馆藏薄弱如何破局?中国化工博物馆交出“学术+”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11-27
来源:中国化工博物馆
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馆藏资源总量少、属性强的行业博物馆,如何突围破局?
学术交流:从“旁观者”到“建言者”
11月,北京博物馆学会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全国49家博物馆、其他相关机构的16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中国化工博物馆作为唯一非一级博物馆代表登上发言席。

这场以“面向未来的藏品征集、保管与保护:传承与创新实践”为主题的行业盛会,聚焦博物馆共性难题。我馆分享的藏品征集策略、实践经验及化工藏品鉴定、定级与文物认定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有效经验,引发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多位专家指出,化博的业务实践为行业博物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如何以有限资源激活馆藏价值,如何以学术研究弥补文物短板。
会后,多家行业博物馆主动提出调研意向,希望深入借鉴我馆的“活化资源”模式。
工业遗产:从“参与者”到“突破者”

在第四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上,中国化工博物馆作为唯一工业博物馆代表,在“工业遗产价值的阐释和展示”学术沙龙中分享观点。
面对央企代表及高校、工业博物馆等机构的学者,我馆提出的工业文物研究与认定方法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成果不仅为化工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更为众多工业门类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从化工文物定级的“探索者”到引领行业的“分享者”,中国化工博物馆凭借扎实业务实践及专业研究成果,让化工文物在工业遗产保护的大格局彰显了特色价值。
学术赋能:书写馆藏活化的“化工答案”
中国化工博物馆以学术研究为基,探索出一条“资源有限、学术无限”的特色发展路径:以研究挖掘深度:通过文物背后的故事阐释化工历史,让“冷门”藏品焕发学术温度;以交流拓宽广度:与高校、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以成果提升价值:将研究成果反哺于藏品征集与展示,形成“研究-征集-展示”的良性循环。
此外,我馆论文还成功入选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