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工业文物定级 守护化工文明根脉——中国化工博物馆文物鉴定定级工作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23-08-16
来源:中国化工博物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工业遗产的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化工文物藏品分级分类保护,传承化学工业的基因和血脉,8月15日上午,中国化工博物馆文物鉴定定级工作启动会正式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郭凤琳,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李阳,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于湘以及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行业专家出席启动会。
文物保护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之一,为博物馆激发造血能力、提供前行动力、补充发展活力。作为化工行业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化工博物馆有着较为充实的化学工业文物藏品资源,自2008年建馆以来,逐步形成“成类别、分体系”的馆藏资源6732件(套),包含古籍旧书、图书期刊、商标证券、档案史料、产品标本、装置部件、声像资料等13个类别,种类繁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信息丰富,为工业文物藏品的鉴定与定级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实物基础。
在会议中,行业领导及专家对于中国化工博物馆文物鉴定定级工作作出了重要建议。中国博物馆协会刘超英副理事长指出,在充分关注文物定级的同时,要重视对藏品定级的探索。在关注实体文物的同时,也要关注平面类文物的收藏。同时,刘超英副理事长也表达了她对化博的激励与信心:“有这么多专业人员参与这项工作,我想我们化工博物馆一定能在行业博物馆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在二期馆建设完成之后,希望(化博)申报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郭凤琳指出,馆藏文物鉴定定级工作是各个博物馆的大事,中国化工博物馆挖掘馆藏文物资源,对于弘扬中国化工行业的“精气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中国化工行业实践,讲好中国化工行业故事,展现中国化工行业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积极献计献策,让鉴定定级的文物成果“蓝图”,成为促进博物馆发展的“金钥匙”,成为化工博物馆建设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石”。
中国化工博物馆副馆长王延生表示,此次文物定级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丰富馆内的珍贵文物的数量,为更精准地开展文物保管和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提升文物管理、展示利用及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化工博物馆的建设改造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化博还将切实加强珍贵文物的保护宣传利用工作,不断改善和提升文物库房储藏条件,制定完善的珍贵文物保护和修复计划,认真践行文物保护利用新理念,深入挖掘文物价值,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此次中国化工博物馆文物鉴定定级工作,首开工业类文物藏品定级先河,是中国化工博物馆在化工文物藏品传承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和重点实践,对于工业类文化遗产的鉴赏、评估和保护也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