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化工历史瞬间 | 中国首座大型现代化酒精厂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中国化工博物馆

历史瞬间·90年前的今天

《中国酒精厂开幕纪念册》中收录的中国酒精厂全景照片

中国化工博物馆馆藏

      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军政界要员集聚在上海黄浦江畔的白莲泾(今浦东新区),为一座全新开幕的民族化工企业题词恭贺。于右任题写“麴都菁英”,赞誉厂内同仁为酒精界翘楚;林森题字“取精用宏”,寄托对企业产出的酒精的厚望。这家名为“中国酒精厂”的企业,引进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聘请顶尖工程师,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酒精厂,也是远东规模最大的酒精厂

 

历史关键词·中国酒精厂

由中国酒精厂绘制的《酒精用途举例图解》

中国化工博物馆馆藏

      酒精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通过合成法和酿造法两种工艺生产。工业酒精乙醇含量通常为95%或99%,此外还有少量甲醇、醛类及有机酸等杂质。不论是医疗领域,还是工业与能源领域,乃至家庭清洁、个人护理、食品等领域,都离不开酒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曲酿酒的国家,蒸馏法制造烧酒也有千年历史,然而20世纪初期,由中国人自己开设的酒精厂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需求长期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量高达20万公升。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逐渐意识到自创酒精工业的重要性,加速推进酒精工业自主化。有着“印尼糖王”之称的印尼华侨黄氏家族,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侨商。家族中第三代掌门人黄宗孝与建源产业在东南亚的代理人黄江泉,经实地考察后联合实业部,在上海共同创办了中国酒精厂。

      中国酒精厂投产第一年即实现日产3万公升酒精,纯度达96.7%,品质可以和世界先进水平相媲美。该厂以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一步到位实现了中国酒精业的自给自足。中国酒精厂的发展带动了当时的化工实业蒸蒸日上,正如当时的厂长汤祥贤评价:为吾国化学工业界开一新纪元。

 

中国酒精厂全体职员合影

 

《中国酒精厂开幕纪念册》中收录的发酵液冷却器照片

中国化工博物馆馆藏

 

中华民国廿六年中国酒精厂印发的股票

中国化工博物馆馆藏

 

历史见证者·“继武前徽”牌匾

“继武前徽”牌匾

中国化工博物馆馆藏

      中国化工博物馆收藏着一块来自中国酒精厂的珍贵牌匾,匾额前款题刻着中国酒精厂创办的契机——“仲涵先生提倡实业海内共仰今哲嗣宗孝先生创办中国酒精厂克继先志谨书此以为纪念”,落款则是酒精厂创办的时间和赠匾者的信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中国酒精厂同人敬赠”,正中央镌刻着“继武前徽”四个大字,寓意为:紧随先辈足迹,传承先辈辉煌,寄托了业界同仁对中国酒精厂的美好祝愿和期许。

 

中国酒精厂·时间线

1928年  工业构想

孔祥熙提议自办九项基本工业,含“设立国营酒精工厂”。

 

1930年  科学探究

陈騊声建立酒精试验工厂,进行实地制造与学理探究。

 

1933年  实业投资

经实业部提议、行政院决议,与印尼侨商合作设立中国酒精厂。

 

1934年  奠基投产

5月,破土动工,举行奠基仪式;6月,聘请陈騊声为总化学工程师;11月,完成机械安装;12月1日,正式投产。

 

1935年  开幕纪念

国民政府军政界要员集聚中国酒精厂并纷纷题词恭贺。时任实业部部长发表演说,盛赞创办中国酒精厂的意义。

 

1937年  轰炸受损
9月13日,日军飞机轰炸非军事区的白莲泾地区,中国酒精厂厂区中弹10余枚,实验室和部分露天贮槽被炸受损。

 

1937年  动议支援

中国酒精厂总工程师魏岩寿疾呼“长期抗战期内非增设酒精制造厂于后方不可。”

 

1947年  战后恢复

爱国华侨董寅初(后任致公党中央主席)接管中国酒精厂,筹资延揽一批专家作试验,意图重振中国酒精厂。

 

1954年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改制为上海溶剂厂。经国家投资改建,成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