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化工博物馆以“抗战先锋——民族化学工业抗战记忆”为主题,特别增设专题纪念展区。展览通过历史文物与档案,分四个主题呈现化工人生动的抗战历史。9月4日,中国化工博物馆联合公司团委举办专场纪念活动,侯德榜长孙侯盛锽、徐名材孙辈徐立伦等化工行业先驱者后人亲临现场,与青年代表在对话历史中传承抗战精神。
四组主题串联化工抗战记忆
此次特别开设的专题展区,以抗战时期重要馆藏实物为线索,研究梳理14年抗战进程中化工人的生动抗争故事,围绕民族实业、人民军工、永利往事、隐蔽战线等四大主题,串联起属于化工人的抗战记忆。
民族实业:国货运动中的化工力量
20世纪30年代,民族化学工业初见曙光,却面临着日寇侵略的残酷考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举国上下爱国情绪高涨,爱国民族实业家们或以物资支援前线,或以国货抵制日货,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
历史见证

【“天厨号”战机】1932年,中国氯碱工业创始人吴蕴初捐资11万元购买飞机以为航空救国之用。

【“三星牌”蚊香铁盘】为抵制日货,爱国实业家们纷纷投身制造国货,“三星牌”蚊香就是这股国货热潮的见证。方液仙组织8家工厂开办“国货临时联合商场”,还特地选择“九一八”一周年纪念日开幕。
人民军工:封锁下的工业奇迹
面对敌人的严密封锁,革命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极强的科研与生产热情,创新创造突破封锁,为保障物资供应、支援战略需求作出重要贡献。
历史见证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汇集收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科技发展史料。
永利往事:科技自主的民族尊严
展览特别呈现抗战爆发后,永利西迁入川,在大后方再建基业并探索出适合本土国情的联合制碱技术——“侯氏碱法”。抗战胜利后,面对日军曾经的劫掠,侯德榜等人亲赴日本追讨回被抢劫走的重要工业设备。永利的抗战史,浓缩了化工人的尊严抗争。
历史见证

【1941年永利运输队人事任命信函及吴颂(吴天送)驾驶证(第107174号)】1941年永利签发的运输队人事任命函及驾驶证(第107174号),是范旭东在南京沦陷后举厂西迁,自办运输队往返滇缅公路建设川厂的重要历史见证。

【1947—1948年间侯德榜购置并随身携带的计算尺】1947年7月至1948年10月,侯德榜在追索永利铔厂被盗硝酸制造催化设备铂金网期间,购买了标有侯德榜博士姓名缩写和日占区特殊标识的便携计算尺。
隐蔽战线:没有硝烟的金融战
卢绪章是中国中化前身中国进口公司的首任总经理,他是隐蔽战线的优秀战士。1942年,他化名“重庆老孟”,为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地下机构提供活动经费后遭联络员背叛,开启惊心动魄的反追踪之路。1937年到1948年,他周旋于国民政府高级官员陈果夫、陈立夫等人之间,为中国共产党筹集经费近400万美元。

座谈交流:先驱家人讲述抗战故事
本次专场活动,中国化工博物馆特别邀请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侯德榜的长孙侯盛锽先生及夫人方瑛女士,著名化工学家徐名材的孙辈徐立伦先生及夫人靳红梅女士莅临现场。四位老人携带珍贵家族记忆,为团员青年们细致讲述当年祖辈的抗战之路,带领青年们沉浸式感受烽火硝烟之下化工人英勇不屈的“精气神”。

座谈中,侯盛锽先生再次谈起当年爷爷在铔厂建设前夕给范旭东先生写的亲笔信函,其中“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一句,鼓舞着当年的“永久黄”团体同人,也鼓舞着现场参与活动的中化青年。进一步讲述起向日方索赔的艰难岁月,徐立伦先生介绍了当年他的爷爷徐名材在驻日代表团中遭遇的种种困难,“仅仅只是参观日方工厂的要求,没有盟军总部的引荐和同意,都会遭到拒绝,索赔工作长期停滞”。此外,靳红梅女士在现场分享了徐名材当年关于“化学之用”的相关论述,勉励在场的青年积极投身行业建设发展的实践浪潮。
座谈中,青年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立志传承老一辈化工先驱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行业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红色基因,面向未来,勇担行业重任,为化工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精彩继续:欢迎参观预约
展览详情
►展览时间:2025年9月3日起
►展览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路62号中国化工博物馆
►参与方式:免费对外开放,团体可预约讲解。讲解预约请致电:010-82677217/010-8267732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欢迎预约中国化工博物馆专题展区,在民族化工先驱艰难而光荣的足迹中,共同见证、再次感受伟大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