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AI+化工科普”走进青海高原,中国中化青年创新教育援扶模式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中国化工博物馆

      十月的青海大柴旦,高原的风中裹着凉意。而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的教室里,却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烘出的热乎气。这份热闹,来自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帮扶活动。

      近日,中国中化旗下中国化工博物馆与中化信息组建“化育未来·青年志愿公益团”,带着满满的“科技能量包”,走进青海省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青年志愿公益团用“AI+化工科普”的创新支教模式,为高原学子打开一扇通往知识海洋的奇妙窗口,给受援地教育帮扶注入新动能。

 

科技赋能:播下探索创新种子

      作为中国中化重点援建的学校,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是当地唯一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教育机构。当前,人工智能正走向世界各地、走进千行百业。中化信息结合自身行业特色,面向初三和高一学生精心推出了三堂前沿通识课程:《神奇的AI》《数据和艺术的结合——AIGC》和《从一个碳原子说起》。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丰富的互动交流,更是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与创新意识,有效激发起学生对信息科学的浓厚兴趣。

 

文脉传承:筑牢化工精神基石

      中国化工博物馆的志愿者们结合大柴旦地区碱业特色,特别策划“碱业与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教活动。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青年侯德榜的选择——从事化学工业的初心”科学家精神线上展,引领学生们跟随制碱先驱的求学足迹,感悟科学家学习化工、投身化工的实业报国初心;二是带领初二、初三年级尚未正式接触化学课的学生,开展“自力更生的化工基石——纯碱制造”互动实验。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有关纯碱的知识,切身感受化学的独特魅力。

 

方法引领:解锁高效学习密码

      聚焦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志愿公益团还举办了“学习力提升”对话座谈。座谈会上,毕业于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中化青年志愿者们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围绕学生们普遍关注的学习效率提升、职业路径规划、时间规划管理等问题,与大家进行经验分享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提问,志愿公益团成员逐一细心解答、分享心得体会,获得学校老师与学生们的一致认可。

      本次志愿活动不仅帮助受援地学生拓宽科技视野、增强学习信心,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中化下属单位援扶工作的协同联动。未来,志愿公益团将持续发挥业务优势、动员青年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

 

      化育未来,“青”心相助,为教育帮扶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