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

中国首所石油高等教育院校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04-21   来源:中国化工博物馆

问起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教育大学在哪里,许多人都会凭印象答曰:在北京,既位于昌平区府学路18号的中国石油大学。这个回答不能算错,但严格说来却很不准确。因为昌平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其实只是中国首所石油高等学院的一部分,而设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则是中国首所石油高等学院的又一重要部分。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两家石油大学有着相同的校名,两家院校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有什么样的成长故事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教育学院的组建说起。

最初,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教育学院并没有冠以“中国”二字,而是叫“北京石油学院”,其渊源可追溯到清华大学化工系。

建国初期,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调整。1952年9月,以清华大学化工系和地质系、采矿系的石油组为基础,汇合了天津大学相关系的石油组以及北京大学化工系、燕京大学数学系的师生力量,建立了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这就是北京石油学院的前身。1952年1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达了《文教企字66号通知》(见批文图片),正式批准组建北京石油学院。于是,1953年10月,新中国的第一个石油工业高等教育学府——北京石油学院在北京海淀区九间房(清华东路附近)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正式建立。在当时,北京石油学院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隶属于国家燃料工业部(见图1:石油学院校门及开学典礼)。

朱亚杰代表炼制系接受锦旗_看图王

1954年7月17日,北京石油学院首批学生毕业。1963年10月10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接见全国科学会议代表时,该校有一大批教师受到接见。1953到1970年至文革前入学的65级,全校历届毕业生共有12438人,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汪燮卿(52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沙国河(52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启业(53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仪(57级),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毅中(61级),原中共中央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1960年10月,北京石油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58年红旗炼油厂流化干馏和固体热载体车间_看图王

1969年10月17日,正值“文化大革命”中苏关系紧张时期,副统帅”林彪发布了“一号命令”,全国进入紧急的战备状态。当时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进行了人口疏散和干部下放的紧急动员,北京石油学院被外迁至山东东营。全校绝大部分师生于当年完成外迁,并于1970年3月19日,按照山东省革委会、石油部军管会联合发出的通知要求,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迁校后学院在各方面都遇到了极大困难。师生们发扬大庆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通过艰苦奋斗在黄河三角洲的盐碱滩上艰难创业,把华东石油学院从无到有,建设得越来越好。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研究生院。

在当年搬迁时,该校有部分教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迁往东营,而是留在了原校继续开展工作,并坚持十余年。1981年6月经上级批准,在原北京石油学院的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这样,到了1988年华东石油学院再次更名后,就形成了“石油大学”在山东、北京两地都有校址、都有办学的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该校即形成东营、青岛两个校区。从2005年起,主干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新生逐年入驻青岛校区,目前已全部入驻。在帆船之都、海滨之城、享有极高美誉的青岛,学校获得了更快、更好的发展。

2005年1月,“石油大学(华东)”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与此同时,北京校区也于2005年1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简称中石大,直属教育部。校址从北京九间房搬迁至昌平区府学路18号。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克拉玛依校区,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高等院校在西部地区落地生根。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变迁,现在地处北京和东营的两所“中国石油大学”虽然具有同样的校名,但已经是两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教学机构。两校各有各的校徽和校训,同样招收和培养石油领域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样位列国家高校“211工程”,各有优势专业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纵观从“北京石油学院”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发展、变迁过程,我们厘清了我国石油高等教育院校的成长脉络,了解了这两所大学的渊源和发祥地,认知了她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这其中既是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里的许多宝贵档案和文物资料的阐释,更可以发现重要的历史价值。两校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同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科技人才摇篮”。我们可以期待,在新的形势下源于北京著名“八大院校”同门的两大石油高等学府,必将把我国的石油高教事业发展到新的高度,为国家石油及石化工业培养出更多的科学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