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步发酵法技术开发过程
传统生产维生素C的方法是1933年德国人发明的的“莱氏化学法”,它需要经过五道工序(一步发酵、酮化、氧化、转化和精制),连续操作有困难,生产中不仅伴有大量有毒气体和“三废”的产出,而且对生产环境有严格的防火防爆安全要求。
在1969年2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以研究以生物氧化代替化学氧化的全新二步法工艺路线:以第一步发酵所得的L-山梨糖为原料,一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小菌”)和一株假单胞杆菌(“大菌”),大小两种菌自然组合的混合菌株再进行第二步发酵生成(-)2-酮基-L-古龙酸,经过转化精制得到维生素C。
1972年在北京制药厂完成了小试和中试。1974年,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中间体—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
1976年,上海第二制药厂首先使用全新的生产工艺开始试验性生产维生素C。1980年4月,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中间体—2-酮基-L-古龙酸的方法被当时的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评为发明二等奖。该项发明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步发酵法技术优势
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4大优势。
以生物氧化代替化学氧化,省掉了酮化反应;节约了大量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工原料,大大减少了“三废”处理,改善了劳动条件,利于安全生产;减少了工业用粮、生产工序和生产设备,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原料成本;与国外二步发酵法比较,其发酵规模和产酸量均居领先地位。
以当年北京制药厂年产150吨维生素C车间为例,采用二步发酵法新工艺后,每年可节约丙酮297吨(相当于237.8万斤粮食);节省其他化工原料2600多吨和主要设备58台;降低了原料成本10%。目前国内已有年产3万多吨维生素C的生产能力。